2016-04-08 18:03:10 來源:互聯網 次閱讀
任正非曾在2016年市場工作大會講話時說:未來二、三十年世界會爆發一場巨大的技術革命,這是人類社會五千年來不曾有過的,其深度、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。但過去的二十多年,十幾萬華為人一同努力劃槳,已經把華為的航母劃到起跑線上了,華為努力進入無人區,承擔著引領行業發展的責任。
或許,帶領華為進入“無人區”才是任正非真正的戰略目標!我們現在只能模糊感知任正非對無人區的期望,可能若干年以后我們才會恍然大悟,哦,“無人區”原來是這個樣子!
就如同現在從華為的成功回顧過去一般!特別是中興通訊被美國禁購事件出來以后,我們才突然明白,嗯!華為當初堅持自主研發芯片和OS操作系統是對的!如果只是關注這么一個事實則對我們的成長無益。當初華為為什么要上馬芯片和操作系統?任正非的戰略邏輯和出發點是什么?
芯片即使自己不用也得做
企業的運行取決于兩個方面,一個是商業模式,一個是技術創新。華為是做“鐵皮”的,為運營商和消費者不斷提供管道和終端,商業模式可變革的地方不多。任正非特別衷情于技術創新,硬性規定每年的研發費用要占到銷售收入的10%以上,花不掉都不行。
十幾年前華為開始設計3G系統時,因為還沒有進入商用階段,全世界都買不到3G的終端,沒有終端就沒辦法做整個3G系統的聯調。那時候華為還沒有正式做終端業務,終端開發屬于無線產品線下的配套部門,為了開發3G系統,華為把網絡側和終端側的3G數理邏輯完全靠自己設計。
當時網絡系統的開發部門在上海,終端系統的開發部門在北京,完成數理邏輯的開發后,北京的終端部門帶著幾個大箱子乘火車到上海,在金茂大廈里跟網絡系統一起做聯調。多年以后華為開發4G系統,相似的事情又做了一遍。
數理邏輯是一個系統的靈魂,一旦完成系統里所有的算法設計,把其中復雜的軟件算法變成微電路就成芯片了。海思半導體就這么誕生的。
對海思芯片的定位,任正非明確了兩點:一是華為內部可以不使用海思的芯片;二是即使內部幾十年不用海思的芯片,為了不受制于人,也得堅持做下去。
任正非認為華為不應該做成一個閉合系統,理由是閉合系統總有一天能量耗盡,就會死亡,開放才能能量交換,才能自我優化。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?“我并不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。我認為你們要盡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,好好的理解它。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,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,也要湊合能用上去。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,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。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,是要拿下上甘嶺。”
任正非曾在2012實驗室說:“我們在價值平衡上,即使做成功了,(芯片)暫時沒有用,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。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,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,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。我們公司積累了這么多的財富,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,讓別人卡住,最后死掉。……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,不能動掉的。”
不受制于人,是比較好理解的。只不過,要做這種基礎性的研發投入,中國有這個勇氣和決心的企業寥如晨星!
做OS是怕被別人斷了糧食
華為做終端OS操作系統跟做芯片相類似。但當初內部質疑的聲音比較大,認為Android、iOS、Windows Phone 8已三足鼎立,并形成了各自的生態圈,留給華為的機會窗已經很小。
任正非還是遵循開放的邏輯,說:“如果這三個操作系統都給華為一個平等權利,那我們的操作系統是不需要的。為什么不可以用別人的優勢呢?”
但任正非也是居安思危的,他對研發人員說:“微軟的總裁、思科的CEO和我聊天的時候,他們都說害怕華為站起來,舉起世界的旗幟反壟斷。我給他們說我才不反壟斷,我左手打著微軟的傘,右手打著CISCO的傘,你們賣高價,我只要賣低一點,也能賺大把的錢。我為什么一定要把傘拿掉,讓太陽曬在我腦袋上,腦袋上流著汗,把地上的小草都滋潤起來,小草用低價格和我競爭,打得我頭破血流。”
“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考慮,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,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,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,我們是不是就傻了?……我們不要狹隘,我們做操作系統,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。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,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。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,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。”
任正非也曾對何庭波(海思總裁)說:“我給你四億美金每年的研發費用,給你兩萬人。一定要站立起來,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。”這次美國政府為什么制裁中興不制裁華為?!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反制能力!
開放是為了學習和過渡
以前任正非總在說華為的目標是活下去,這么說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員工的危機感;二是鬼扯給社會聽的,你看我現在活下去都困難,大鬼小鬼別人纏我。同樣的道理,任正非怎么可能甘心巨資投入開發最后不使用自己的東西呢?!任正非堅持開放,無非是讓研發部門有學習的標桿有進步的機會。做得比誰都好才是任正非想要的!
海思于2014年5月發布四核麒麟910T,搭載于華為P7;2014年9月發布超八核麒麟925芯片,搭載于華為mate7、榮耀6Plus;2015年4月發布麒麟935,搭載于華為P8高配版與榮耀7。
Mate8使用的是麒麟950芯片,這一芯片是從2013年底開始規劃的,華為沒有象高通驍龍810那樣選擇A57+A53,而是選擇了A72,這款芯片做到了高性能+低功耗,功耗優勢已超過高通驍龍810。同時,麒麟950跟以前的版本相比,多了一個名叫ISP的處理單元,這個處理單元是用來做攝像頭拍照、錄像的圖片數據處理。
大家都知道iPhone的拍照效果好,因為Apple一直是數字圖形圖像領域的領導公司,從他們自己設計第一片手機芯片開始,他們就內置了自己的ISP。麒麟950內置的ISP是華為自己設計的。Mate8上市前有做過用戶調研,在盲測里用戶無法區分出Mate8、Galaxy S6 Plus、iPhone 6s Plus三款手機拍出的照片,在這個ISP的幫助下,Mate8的拍照效果幫助華為進入了世界第一陣營。
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華為手機使用自己的OS移動操作系統,但華為對操作系統的重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咔嚓觀察,華為OS作為基礎性軟件,通過數學基礎理論創新、數學模型創新和核心算法創新來實現自我顛覆,將承載起華為持續領先的重任。
從華為內部招聘動向來看,操作系統的研發有加速跡象。據知情人透露,OS操作系統這一兩年就有望用到華為手機上。
華為已基本做到了既不打微軟的傘,也不打思科的傘。中國會更多的企業走在這條路上。